SAM_1311

萬神殿是西方建築史上最和諧完美的典範作品之一。它原是一座供奉羅馬諸神的廟宇,後來在羅馬皈依天主教後,於609年由教宗聖博義(St. Bonifatius IV)祝聖為聖母與諸聖教堂。萬神殿的整個設計由一個矩形的門廊和一個大型的神殿組成。穿過兩扇巨型得青銅大門,進入巨大的圓形大廳,裡面有個圓形大柱,頂著一個圓拱。正對著大門是一個凹陷的半圓形壁龕(apse)成對的單一大柱隔開兩邊,每邊又各有三個外加地舉行與半圓形相間的凹陷壁龕。

 SAM_1343  

SAM_1351  

 

SAM_1338  

 

SAM_1345  

 

SAM_1348  

 

 

SAM_1350  

  萬神殿既是一座廟宇,又是一座皇傢紀念物,始建於公元118年,與大角鬥場和卡拉卡拉浴場共同代表瞭光輝燦爛的羅馬建築。 

它的主體呈圓形,頂上覆有直徑達43.3米的巨大穹頂,這個跨度直到19世紀還無可匹敵。支撐穹頂的墻垣高度與穹頂半徑大體相同,這種簡單明確的幾何關系使萬神殿的單一空間顯得格外完整,暗含宇宙的意味。穹頂正中有一個圓形大洞,直徑8.9米,這是神殿惟一的采光來源,好像上天的眼睛發出的神聖光芒,營造出殿堂與神靈相通的神韻。神殿的圓頂和混凝土外殼結構在後來的基督教時代仍然被不斷使用,這種穹頂成為歐美城市建築藝術的基本形式,甚至改變瞭城市的輪廓線,影響極為深遠。

SAM_1349  

IMG_1754     

SAM_1347  

排水孔

IMG_1753

 

IMG_1756  

 

IMG_1764  

就是他家的冰淇淋~來義大利必吃

IMG_1823   

 

IMG_1827  

IMG_1828  

有做功課的人,一定 都對金杯咖啡不陌生吧。

他位於萬神殿旁邊的巷子裡,整個義大利,僅此一間喔!!  

SAM_1340   

 

IMG_1834  

 

IMG_1801  

 

IMG_1798  

 IMG_1804  

 

SAM_1334  

 

SAM_1333  

 

SAM_1335  

 

SAM_1337  

 

SAM_1336  

 

SAM_1329  

 

SAM_1332  

許願池~第一個願,據說一定要許重回羅馬

 

第二~第三願就隨個人

SAM_1327  

 君士坦丁凱旋門

 

君士坦丁凱旋門,建於西元 312 年,是羅馬城現存的三座凱旋門中年代最晚的一座。它是為慶祝君士坦丁大帝於西元312年 徹底戰勝他的強敵馬克森提,並統一帝國而建的。這是一座三個拱門的凱旋門,高 21 公尺,面闊 25.7 公尺,進深 7.4 公尺。由於它調整了高與闊的比例,橫跨在道路中央,顯得形體巨大。凱旋門的裏裏外外充滿了各種浮雕,表面上看去,巨大的凱旋門和豐富的浮雕雖然氣派很大,但缺乏整體觀念。原因是凱旋門的各個部分並非作為一個統一體而創作的,甚至其中的大部分構件是從過去的一些紀念性建築,如圖拉真廣場建築上的橫飾帶、哈德良廣場上一系列盾形浮雕以及馬克‧奧爾略皇帝紀念碑上的八塊鑲板,拆除過來的。儘管如此,它仍不失為一座宏偉壯觀的凱旋門,尤其是它上面所保存的羅馬帝國各個重要時期的雕刻,是一部生動的羅馬雕刻史。

SAM_1309  

 

SAM_1304  

 

SAM_1320  

 

SAM_1287  

IMG_1398

 

IMG_1397

 

IMG_1403

 

 競技場由韋帕薌﹝Vespasian﹞皇帝下令修建,在其兒子提圖斯﹝Titus﹞在位期間建成,下一位國王圖密善又曾修建它,是古羅馬帝國標誌性的建築物之一。競技場建在另一個羅馬皇帝尼祿﹝Nero﹞的「金宮」﹝拉丁語:Domus  Aurea﹞原址之上,這個宮殿在西元 64 年發生的羅馬大火中被毀。競技場是古羅馬舉行人獸表演的地方,參加的角鬥士要與一隻牲畜搏鬥直到一方死亡為止,也有人與人之間的搏鬥。根據羅馬史學家狄奧·凱西烏斯﹝Dio Cassius﹞的記載,競技場建成時羅馬人舉行了為期 100 天的慶祝活動,宰殺了 11,000 只牲畜。

SAM_1291  

 競技場這種建築形態起源於古希臘時期的劇場,例如埃庇道努劇場﹝Epidauros Theater,約西元前330 年,設計師:皮力克雷托斯 Polykleitos the Younger﹞,當時的劇場都傍山而建,呈半圓形,觀眾席就在山坡上層層升起。但是到了古羅馬時期,人們開始利用拱券結構將觀眾席架起來,並將兩個半圓形的劇場對接起來,因此形成了所謂的圓形劇場﹝amphitheatrum﹞,並且不再需要靠山而建了。而羅馬競技場就是羅馬帝國內規模最大的一個橢圓形角鬥場,它長軸 187 公尺,短軸 155 公尺,周長 527 公尺,中央為表演區,長軸 86 公尺,短軸 54 公尺,地面鋪上地板,外面圍著層層看臺。看臺約有 60 排,分為五個區,最下面前排是貴賓﹝如元老、長官、祭司等﹞區,第二層供貴族使用,第三區是給富人使用的,第四區由普通公民使用,最後一區則是給底層婦女使用,全部是站席。在觀眾席上還有用懸索吊掛的天篷,這是用來遮陽的;而且天篷向中間傾斜,便於通風。這些天篷由站在最上層柱廊的水手們像控制風帆那樣操控。

SAM_1306  

競技場的看臺用三層混凝土制 的筒形拱上,每層 80 個拱,形成三圈不同高度的環形券廊﹝即拱券支撐起來的走廊﹞,最上層則是50 公尺高的實牆。看臺逐層向後退,形成階梯式坡度。每層的 80 個拱形成了 80 個開口,最上面兩層則有 80 個窗洞,觀眾們入場時就按照自己座位的編號,首先找到自己應從哪個底層拱門入場,然後再沿著樓梯找到自己所在的區域,最後找到自己的位子。整個競技場最多可容納 5 萬人,卻因入場設計周到而不會出現擁堵混亂,這種入場的設計即使是今天的大型體育場依然沿用。 

SAM_1311   

 

SAM_1317  

 

SAM_1308  

 

SAM_1315  

 

IMG_1270  

競技場表演區地底下隱藏著很多洞口和管道,這裏可以儲存道具和牲畜,以及角鬥士,表演開始時再將他們吊起到地面上。競技場甚至可以利用輸水道引水。西元 248 年在競技場就曾這樣將水引入表演區,形成一個湖,表演海戰的場面,來慶祝羅馬建城 1000年

SAM_1314  

 IMG_1524

 

SAM_1303  

 SAM_1300

 

SAM_1296  

SAM_1297  

 

SAM_1298  

 西班牙廣場 (Piazza di Spagna) 就是巨星『奧黛
莉赫本』的經典電影『羅馬假期』拍攝場景。

 

 

西班牙台階的的華麗與古典,真是只能用讚
嘆來形容。片中的女主角就坐在階梯上吃著冰淇淋

許多人來到這裡也效仿片中的女主角,吃著冰淇淋悠閒地享受著

 

為什麼叫西班牙廣場?
    在十七世紀時,這裡是曾是西班牙的領土,
    一直到現在 西班牙大使館也座落在此
    所以大家就稱此地為西班牙廣場了

 

SAM_1537  

 你們倆怎沒吃冰淇淋

 

 IMG_1535

 

待續...............  

 

  

 

 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arrow
arrow

    日常~生活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